“卧底的感觉如何?”饼叔——B站UP主“食贫道”团队成员股票资本分配杠杆平台,向刚刚成功卧底韩国邪教的队员小花提出了这个问题。小花沉思片刻后,用“很复杂”来形容这段经历。
这段充满复杂情绪的卧底故事,完整地呈现于“食贫道”近期的节目《神民的名义》中。小花和稳重两位成员在卧底韩国邪教“大巡真理会”过程中,亲身经历的精神控制,使观众得以直观感受韩国邪教的可怕。
这类“韩国邪教”的探讨并不是“食贫道”团队的第一次。在此前的“大宝荐”系列中,他们已经播出了《神鬼传奇》、《何以当归》、《迦南孤儿》等多期节目。在这些节目中,他们不仅体验了当地的文化,还深入挖掘了社会矛盾,带有明显的纪录片属性。
从美食博主转型为纪录片创作者,“食贫道”用其破千万播放量的作品为一直难以盈利的纪录片市场注入了一些生机。然而,现实中的层层困境,使得“食贫道”几乎成了市场中的孤军。
展开剩余81%自2018年《杯子的秘密》开创了自媒体纪录片的先河后,这类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尽管数量激增,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这些作品往往只能是头部博主的“特供”内容,难以走出圈层。
但内容升级依然是创作者实现品牌价值的唯一途径。从碎片化走向深度化,博主们开始不断突破自媒体的选题困境。越来越多的博主从最初的“VLOG”转向更加深刻的纪录片。例如,“影视飓风”、“盗月社食遇记”等大V的作品渐渐具备了纪录片风格。
而中腰部创作者也开始探索类似的“观察创作”,如“康呦喂”和“迟早是我”等博主,他们的视频或许更轻量化,但同样以镜头观察普通人超越经验的认知。
自媒体博主在“纪录”与“记录”的跨越中,创造出新的内容价值,但这一切的背后,依然充满了风险与挑战。内容焦虑成为了所有博主的普遍困境,哪怕是顶流博主,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创作产生自我怀疑。
自媒体博主若想在竞争中保持市场价值,必须同时应对观众审美疲劳和创新素材枯竭的问题。尤其是那些依靠精品内容的博主,如何找到可持续的长线运营模式,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目前,头部博主的内容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将叙事“游戏化”,走“综艺化体验”或“挑战”路线,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便是Mr.Beast;另一种是从以往的“自我镜头”转向外部世界,用社会题材赋予内容更多的社会意义。这种内容不仅能为观众提供娱乐,还能满足他们对智识的需求,从而增强传播效果。
“食贫道”早期的内容多以美食探店为主,但随着《迷失东京》的热播,他们开始逐渐转向更为深入的社会观察。《神民的名义》中的“韩式炸鸡”部分,也只是短短一段,显示了他们内容重心的转变。饼叔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转变是由于他在做美食时逐渐感到厌倦,开始寻找更具深度和意义的内容,旨在为观众提供更多的社会观察与思考。
这一方向并不只属于“食贫道”。“盗月社食遇记”和“日食记”的视频内容也在逐步转向人文观察,突破了以往的“食物制作”框架,而“峰哥亡命天涯”和“户晨风”等博主则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展现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
从商业回报的角度看,越来越多的博主的最终目标是品牌合作。深度内容的创作,不仅能提升账号的社会影响力,还能增强与品牌方的合作机会。例如,“食贫道”的美洲之行就吸引了理想汽车的合作。
正如娱乐圈的规律所示,外表营销固然能成名,但内容的深度才是持久的竞争力。因此,平台的规则永远围绕着用户注意力展开,谁能创造有价值的内容,谁便能在这个市场中立足。
然而,纪录片在国内依然是小众市场。尽管平台努力推动纪录片的多样化与深度化,纪录片的受众群体依然有限,除了少数爆款,其他作品很难在市场中获得更多机会。为了迎合当前的媒介环境,纪录片也在逐渐轻量化,试图以更短的时间带给观众更多的信息。
明星参与成为一种解困之法。例如,王一博参演的纪录片《探索新境》便带来了不少关注,但这种短期的热度很难解决纪录片的根本问题,仍需找到突破圈层的长期方法。
与此同时,借助技术进步,自媒体博主们通过高质量影像制作打破了纪录片的门槛。GoPro和无人机等便携设备的普及使得拍摄质量不再局限于传统电视台,博主们可以以更灵活的方式探索社会现象与文化历史,像“影视飓风”团队的“去了一趟……”系列便很好地展示了这一点。
总之,尽管中腰部创作者面临着各类现实限制,他们依然可以通过差异化策略弥补自己的不足,保持内容创作的生命力。例如,“在下辉子”和“迟早是我”这些博主,虽以轻量化的方式呈现内容,但他们同样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展现了更为深刻的社会观察。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内容升级并不意味着创作者就能高枕无忧。在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中,博主们需要不断寻找变现方式,才能保持创作的可持续性。以“食贫道”为例,他们通过内容付费、品牌合作、周边销售等方式股票资本分配杠杆平台,在稳定创作的同时,也找到了新的收入来源。
发布于:山东省